时间:2023-04-19
如果您想了解我们的产品,可以随时拨打我公司的销售热线或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价格!
立即拨打电话享更多优惠:158-9013-7611
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弄虚作假的乱象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,一是因为作假者有利可图,二是因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不从心。根治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弄虚作假,同反腐败一样,要从不敢、不想、不能上下功夫。
所谓不敢,就是要利剑高悬,有效震慑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獗,关键还是造假者看到了政府监管力不从心、监管职责不清、监管法制滞后,造假容易查处难,所以才有恃无恐。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像抓扫黄、禁毒一样,有先进的办案手段,有足够的查处力量,经常组织声势浩大的专项行动,保持高压态势,露头就打,公开曝光,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弄虚作假一定能被有效压制。在这方面,政府相关部门不能过分拘泥于职责程序,自缚手脚。目前造假者如此有恃无恐,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把政府相关部门的软肋拿捏得死死的,有职责的没精力,有精力的没能力,有能力的没动力,大家在相互扯皮,他们便有空子可钻。处非常之时,行非常之事。多做价值判断,少做技术判断。干就完了,干他也就怕了。
所谓不想,就是从内心深处断了造假的念想。从经济人的角度,人既是理性的,也是自私的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相关人员是否造假或引诱唆使造假,取决于其内心对造假后果的机会成本判断。首先,对造假者的处罚要依法从严。治乱世必用重典,弄虚作假者只要被抓到了,就要让他倾家荡产,牢底坐穿,追悔莫及。并以此警诫其他有造假冲动者,莫造假,后果太严重。另外,还要用事实证明,只要造假,被查处不是小概率事件,而是大概率事件,以免其心存侥幸。
所谓不能,就是让造假者没有得逞的机会。监测造假说一千道一万,无外乎三种情形:一是在前端采样环节对样品性状和代表性实施影响;二是在检测过程中做手脚,通过调整仪器设备参数、远程控制篡改数据等;三是在后期的结果记录、处理过程中篡改数据。针对这些情形,应当加大物联网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监测行业的技术应用,用科技手段助力监测执法联动,一方面提高数据造假难度,另一方面提供更多锁定造假证据的手段。做到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,让造假者无缝可钻,无处遁形。
显而易见,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出现数据失真,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太难测不准,而在于有人使坏不让测准,或从业人员故意不测准。比如,排污单位委托监测,从趋利的角度,委托方肯定希望得到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数据结果,受托者拿人钱财与人消灾,很可能迎合这种需求出假数。还比如,按照交规规定,公安交管部门发现驾驶员有超速行为,要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处罚。但如果规定要车主自带的测速仪记录自己的超速行为,再向公安交管部门申请处罚自己,是否行得通?因此,从长远和根本意义上讲,有关部门还要从机制上消除或者规避利益冲突。
一是压实主体责任。排污单位是自行监测弄虚作假的始作俑者,无非是想利用虚假数据掩盖排污真相,从而牟取不当利益。要从制度上规定,排污单位对委托监测的真实性负责,发现委托方弄虚作假,排污单位也要承担相应责任,以防止排污企业嫁祸于人,让受托方为其背锅。
二是搭建交易平台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中,受托方因为收入上受制于排污单位,可能出现迎合造假的现象。建议建立一个市场化的监测服务交易平台,供需双方在平台上交易。监测企业从平台拿任务并与平台结算服务费。平台可以从供需双方提取一定佣金,并对监测质量负相应责任。这样,从机制上保证监测结果是否达标与费用结算脱钩,受托方可独立公正出真数。
上一篇:排污许可证常见问题答疑汇编
下一篇:如何遏制监测弄虚作假行为?